首页

芷晴栖心之栈黑贵妇调奴

时间:2025-05-25 03:37:24 作者:最新研究:稀土颗粒与隐形眼镜相结合让人类有了“红外视觉”能力 浏览量:34475

  中新网上海5月23日电 (陈静 丁超逸)人类可看见的光波长范围仅限于400纳米-700纳米,若能突破视觉极限,人类的感知将拓展到更广阔的近红外(700纳米-2500纳米)波段。

  记者23日获悉,复旦大学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研究,创新性地将一种含有多个荧光发射的稀土颗粒与隐形眼镜相结合,通过可穿戴的形式使人类感知近红外光的时间、空间和色彩多维度信息,更为色盲等视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解决方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Cell)杂志上。

  自然界中的光有各种不同频率。当人眼捕获到外界自然光后,可以激活视网膜上识别红、绿、蓝三原色的三种视锥细胞,并根据三种视锥细胞被激活的比例,向大脑发送外界的颜色信息。然而,相对于自然界广阔的光学波段,人眼可感知的波长范围仅有400纳米-700纳米,这意味着自然界中的大量潜在信息会被忽略。

  据悉,稀土元素是指包括钪(Sc)、钇(Y)和镧系在内的17种元素。稀土元素具有非常优异的磁、光、电等性质。上转换发光现象,是稀土材料最为重要的光学性质。人们通过使用长波长的近红外光作为激发光源,使其发出短波长的可见区荧光。

  据悉,复旦大学张凡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薛天团队合作,开展化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融合,探索利用稀土离子的上转换发光特性,从视觉感知角度赋予人类对红外光的识别能力。通过精巧设计纳米材料的核壳结构,团队在单个颗粒上同时构建了三个不同的上转换发光区域,由于不同发光区域之间用惰性的壳层阻隔,使得它们各自的能量传递和荧光发射过程彼此互不干扰,各自独立。

  课题组成员、化学系2019级直博生陈子晗介绍,稀土元素具有独特光学性质,通过近红外光激发,可以把不同颜色的光进行转换。人体可以通过纳米颗粒的荧光颜色,判断外界的肉眼不可见的近红外光波长,实现对近红外“色彩”的识别。他们最终制作成高度透明的隐形眼镜。志愿者佩戴隐形眼镜后,通过纳米材料发出红、绿、蓝等三种可见波段的荧光,分别感知三种不可见的近红外光,也可以识别由不同波长近红外光组成的“复色光”,以及多组由不同波长近红外光组成的图案内容。这表明,具有抗干扰、正交发光和多光谱转换特性的多色稀土发光材料,可以有效地实现人类对近红外图像视觉。

  研究实现了多个近红外光视觉的概念验证。未来,相关成果在医疗、信息处理及视觉辅助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可穿戴、非侵入式的隐形眼镜,可以灵活调节人体视觉的感知范围,有望为色盲等视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广西柳州城市管理者国庆柔性执法 “智”理城市

阿里巴巴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5%至2365.03亿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58%至438.74亿元。财报称,净利润增加主要是由于所持有的股权投资按市值计价的变动、投资减值的减少以及经营利润的增加所致。

血脂高,还能放心吃肉吗?|吃出健康来

漳州8月20日电 (记者 张金川)福建省漳州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20日上午8时起将防暴雨应急响应提升为Ⅲ级。漳州市气象局已发布暴雨预警Ⅱ级。

广西举办高校毕业生大型双选会 提供1.2万个岗位

2021年7月29日,陈梦在决赛中击败孙颖莎,收获了自己的第一枚奥运会女单金牌。赢下赛点后,陈梦高举球拍,发泄似的大声呐喊,然后跑到场边和教练马琳紧紧拥抱,在马琳耳边说了一句:“我终于赢下来了”。

长江委滚动会商部署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剧中,北宋时期天文学家苏颂等先贤与当代科技工作者跨越时空的交流,不仅展现中国古代科学特别是天文学领域的辉煌成就,还深刻揭示华夏文明开放包容、勇于探索的文明特质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

盘整三年黄金价格创历史新高!哪些因素在助推?

此件建议交由生态环境部会同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办理。承办单位认真研究代表建议,结合工作进展,采纳建议内容,指导沿海地方依据美丽海湾建设基本要求和参考指标等编制实施方案,梯次推进美丽海湾建设,深化“一湾一策”海湾综合治理,推动建立地方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多元共治机制,让人民群众享受到碧海蓝天。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